環境集團參與承擔的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廈門片區協同創新平臺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2025年3月24日,由福建省科技廳委托、廈門市科技局組織的專家組對《垃圾滲濾液非膜法處理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編號:3502ZQXT2021011)進行驗收。該科技項目由環境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聯合承擔,是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廈門片區協同創新平臺的重點工程。
經過技術評審、財務核查,專家組一致通過驗收,認為該科技項目成果達到行業領先水平,解決滲濾液處理“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填補國內厭氧氨氧化工藝規模化工程應用空白,實現全系統“閉環式”的經濟與環境效益的雙贏,開啟水污染治理“無濃縮液排放”新紀元,標志著我國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實現從“膜依賴”到“無廢化”的跨越式突破。
本技術創新構建“預處理-厭氧氨氧化-深度凈化”技術鏈,實現污染物全鏈條降解,試驗表明,本技術具備以下優勢:一是可節約60%的曝氣量、降低85%的污泥產量、無需外加碳源,最大程度地降低運行成本;二是脫氮效率高、脫氮流程短、占地面積小、便于工藝集成設計與管理維護;三是厭氧氨氧化過程不產生氧化亞氮等溫室效應產物及中間產物,是綠色低碳工藝,有助于“雙碳”目標的實現;四是無膜濃縮液等二次污染物及相關處理成本的產生,符合“碳中和”國家戰略的需求。
下一步,環境集團將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工作,一是全面推動該技術在行業內新建及改造項目中的規模化應用,通過“提質-降本-增效”三位一體模式驅動產業升級;二是持續強化研發創新深度和廣度,深化工藝優化和裝備迭代,持續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三是牽頭編制滲濾液非膜法處理技術國家標準,為全國同行業提供滲濾液非膜法處理綠色低碳的系統解決方案,探索企業綠色協同創新發展之路;四是同步啟動科技進步獎申報籌備工作,系統梳理技術專利、經濟與環境效益數據,強化創新成果的品牌影響力與行業話語權;五是繼續探索綠色協同創新路徑,將科技成果轉為新質生產力,實現以科技之力守護“綠水青山”的目標。
(環境集團)